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AI主题工作坊》于12月17日圆满结束。工作坊课程从12月2日开始持续两周,在工作坊期间,Alfred Otto Sommer教授和罗灿老师带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学习原理与应用方式进行了深度学习,同学们从中收获良多。

在《科学怪人(Frankenstein)》中,弗兰克斯坦试图用疯狂的热情去创造一个理性的生物,通过科学技术去掌控未知的生命力,却引发了不可控的混沌局面。在创造另一种生物的行为过程中的蝴蝶效应,让创造与毁灭如影随形。技术的力量为生命注入了新的可能性,也意味着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所要面对的不可预知。
本次工作坊以“混沌”(Chaos)为主题,结合跨学科视角,从混沌理论出发,邀请参与者重新思考人与非人、自我与他者、机器与身体的区分,以非二元论的经验去探讨媒介转化的随机性与规律性。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用AI技术介入艺术的另类表现形式,以混沌、荒诞、敏锐为关键词,运用预测与想象力去启发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个人创作。

本次工作坊实践内容一共分为六个部分:《混沌的创造力》、《“混沌”人工智能的非二元视角探索》、《“混沌”生成人工智能艺术实验》、《“混沌”荒诞剧场叙事视角与人工智能》、《“混沌”量子力学与人工智能的多维叙事》、《“混沌”空间展示、蝴蝶效应与技术的连锁反应》。


艺术家在人工智能时代面临诸多挑战,重要的是了解人工智能做了什么,如何做以及以后会怎么做。艺术家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保留自己的“身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如何在自己的设备上部署并训练人工智能并且拥有自己的模型在未来将会是艺术工作者的必备能力之一,此模型代表的艺术家的”身份“将会成为重要的赖以生存的基础。这也是本次工作坊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汤璇作品)

(学生金子骏作品)
Alfred简介
Alfred Otto Sommer,建筑学硕士,注册建筑师,BSP设计工作室创始人兼项目总监,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专业讲师及教授。
罗灿简介
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和新媒体的艺术家。她在新媒体、AI算法偏见和数字情感研究、3D艺术、互动和综合材料装置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她的艺术实践通过虚幻与真实世界的交叉性叙事,研究数字媒体对批判意识、社会传播和影响的潜力,基于新媒体学科的背景,与物理、哲学、社会学等跨学科合作,探讨公平未来主义与交叉性。